如何评价一个区域整体的消费观,很多社会经济丰富的网友,很容易得到自己的结论,比如某地认为面子很重要,高低得大金链子加貂皮,再比如某地以食为先,把钱都花在吃上。
当然,于个人而言,赚到手的合法收入,只要不花公共财政的钱,都怎么花是自己的自由,甚至于浪费也是消费的必要组成部分(改日再述浪费的必要性)。
但如你所知,以上所描述的消费观,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,大多是根据自己接触到的情况做出的总结。鉴于一个人的阅历不可能遍布社会的所有阶层,所以不管是谁的个人总结,难免有失中允的地方。
有没有客观的评价办法?住户调查数据里的《居民消费支出分类》,借鉴了联合国的《按目的划分的个人消费分类》,属于比较全面的统计方法。
借助这个方法得到的统计结果,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区域消费支出的分布情况,也可以观察某地多年来的数据变化情况。
这一篇,我们取2010年以来的住户调查里的消费支出数据,观察深圳各类型消费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,用于总结深圳人消费观的变化。
民以食为天,食品烟酒这一大类支出,不管是2010年还是2024年,都是深圳人消费支出比重最大的项目。
但你可以看到,跟2010年超过三分之一的比重相比,2024年这一比重下降到29.2%。
同时你也能发现,2019年这一比重为29.4%,五年来仅下降了0.2%,这并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。
何也?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,还有一个很响亮的名词,恩格尔系数,用于衡量一个区域的富裕程度。
这个指标几年没有大的变化,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我们的富裕程度,并没有继续增加。
当然,也有网友相信国际上通用的恩格尔系数,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我国居民消费中食品烟酒的比重。
可能是统计口径的原因,2010年跟2015年比,深圳居住支出所占比重有较大的变化。当然,2010年此项的准确叫法是房租,并没有覆盖装修这类大额支出(需要说明的是,在消费支出分类中,买房不属于消费支出)。
过去十年,深圳人用于居住的成本,占消费的比重在四分之一左右。如果算上买房的支出,这一比重可能会上升到超过三分之一。
交通通信支出,在深圳人的居民消费支出所占比重,从2010年的20%下降到2024年的16%左右。
不管是开车、还是乘坐地铁,是深圳人消费支出的重要项目。关于开车这件事,加油或充电的钱,自然也算此项开销。但如果你买了一辆,用来跑网约车,则不属于消费支出。
除了衣着,其他各类所占比重变化不大。
衣着,在2010年占深圳人均消费支出的7.7%,2024年仅有4.3%。
以衣着气质度人,那是神探们的拿手绝活。但在深圳,衣着并不能代表什么,运动鞋+休闲装,是很多深圳上班族的首选。
至于西装革履,如果不是保险、中介,那很可能是从事高端服务业的其他劳动者,比如豪华网约车的司机们。
兴旺优配-炒股配资门户-正规实盘股票配资平台-十大正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